听觉统合训练仪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或自动化了的,而另一种活动则可以不熟练,这种情况下才不至于顾此失彼。要同时进行两种生疏和困难的活动则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在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熟练,不需要更多的注意,人们才能把注意的中心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这就是说,同时到达的两个信号在不超出人脑的加工容量的情况下,人才能对两者都做出反应,使注意分配成为可能。例如,帕尔哈姆在1887年就发现,被试者可以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书写另一首熟悉的诗。实验证明,在双手协调操作动作非常熟练后,人们可以一边进行操作,边进行心算。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听觉统合训练仪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联系紧密,并且通过训练已经形成了反应系统,那么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容易;
听觉统合训练仪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彼此不相联系,甚至互相排斥,并且较少训练,反应系统尚未形成,那么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困难。例如,自己拉胡琴自己唱歌―――自拉自唱,自己唱歌自已伴舞―边歌边舞,如果在拉琴和唱歌,唱歌和跳舞之间形成了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在日常生活中,
听觉统合训练仪如果某几种活动经常重复,就会在这几种活动之间形成某种特定的反应系统,这些活动再次同时进行时,就容易形成注意的分配;如果几种活动较少重复,在它们之中不存在某种特定的反应系统,当这些活动同时进行时,注意分配就比较困难。这是因为注意分配的机制是由于某一活动的熟练和自动化,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兴奋与抑制的强弱能够自动调节,使注意的中心和其他兴奋点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牢固的联系,从而把人的注意分配在两种以卜活动中。
而不自觉地转换到对完成工作有不良影响的无关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有一个过程。我们常常感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头非常困难,实际上就是注意还没有完全从原先的活动转移到新的活动上来的一种表现。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受到以下几个条件的制约。
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如果原来的活动是引人人胜的,有极大的吸引力,那么注意就难以转移;反之,注意就容易转移。例如,上一节是体育课,内容是足球比赛。下一节上数学课时,本来并不难算的数学题,有许多学生想着比赛的胜败,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出现错误的答案就比较多。
2.新事物与人的关系
如果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更重要,更符合人的需要,那么注意的转移就迅速;反之,就不能顺利地实现转移。注意是根据目的和需要而转移的。
3.人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是原有的兴奋中心被抑制和新的兴奋中心的建立。
注意转移是否灵活,依赖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也就是依赖于兴奋与抑制交替的速度。
听觉统合训练仪神经过程灵活性大的人,就能在必要的情况下顺利地把自己的注意从事物转向另一事物;神经过程灵活性较差的人,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注意的转移。
听觉统合训练仪评价一个人注意转移的能力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转移的时间,亦即从个客体转移到另一个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注意的转移对学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许多比较复杂的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转移注意,并且能够有计划地组织注意转移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