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统合训练仪联合应用行为分析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训练效果的影响。
听觉统合训练仪联合应用行为分析( ABA)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 84 例 2 ~ 5 岁的 ASD 患儿分为试验组( n = 42) 与对照组( n = 42) 。
试验组接受为期 1 个月的 AIT 和 3 个月 ABA 训练; 对照组仅接受 3 个月 ABA 训练。听觉统合训练仪治疗前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ABC) 及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 ATEC) 评估。
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确诊为 ASD 的患儿 84 例。入组标准: 所有患儿均经由两名儿童精神专科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5 版( DSM-5) 中 ASD 的诊断标准[10],分别独立诊断; 年龄 2 ~ 5 岁;确诊患儿需排除外周听力障碍、器质性脑病及其他共患精神障碍。在取得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
听觉统合训练仪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其中试验组 42 例,男 32 例,女 10 例; 年龄( 3. 13 ± 0. 92) 岁。对照组 42 例, 男 34 例,女 8 例; 年龄( 3. 38 ± 0. 65) 岁。两组性别( χ2 = 0. 283,P > 0. 05) 、年龄( F = 1. 261,P >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训练方法 试验组入组后接受 2 个疗程AIT,疗程结束后接受 3 个月 ABA 训练; 对照组入组后接受 3 个月 ABA 训练。①AIT: 使用由广州市忆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仪器,头戴式无线耳机在安静的房间内聆听训练音乐,每次训练 30 min,每天 2 次( 上、下午各 1 次,间 隔 3 h 以上) ,每周训练 5 d,每个疗程共计 20 次训练,为期 2 周。本研究中试验组 ASD 儿童共接受2 个疗程 AIT,共 4 周。②ABA: 指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理论发展出的的几种训练方式的统称。早在 20世纪 60 年代洛瓦斯将 ABA 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至今仍广泛应用于ASD 康复。目前国内的 ABA 训练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训练( 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 为主,训练高度个体化,以刺激-反应-强化为基本原理,把任务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逐一、分步骤地教授,通过长期、个体化的训练,让患儿独立完成相应任务水平,从而塑造合适的行为模式,
听觉统合训练仪以此减少患儿过度行为,培 养 其 生 活 技 能[11]。本 研 究 ABA 训 练 采 用DTT 训 练 内 容,两组接受一对一 ABA 个 体 训 练干预。 1. 2. 2 疗效评价 ①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 : 1978 至 1980 年 Krug 编制,包含 57 项条目,如孤独症的感觉、运动、怪异行为、情绪、社会交往、语言发育和特殊才能等方面。分数越高,表示其症状严重程度越高。②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 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 :
包含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 4 个分量表,分值范围为 0 ~ 179 分。用于评价孤独症治疗在各个维度上的疗效,分数越高,症状严重程度越高。所有患儿入组后及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 ABC 及 ATEC 评估,由专科医师按照量表指导语指导患儿的照顾者完成填写。 1. 2. 3 质量控制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均由经统一规范培训的康复训练师,进行规范化的个体训练,在接受 ABA 训练的 3 个月期间,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 ASD 干预治疗和教育训练,以确保两组儿童训练内容、训练强度一致; 训练前后量表评估由同一患儿照顾者完成; 研究人员使用规范一致的指导语,以保证量表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1. 2.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22.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
听觉统合训练仪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珋± s) 表示,采用 t 检验及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计算 Cohen's d 值估计差异的效应量; 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